救護隨身包的概念,是在不影響行動的狀況下,將部分常用或專用物品放在便於攜行的整理包內,常見的小型攜行包是腰包、腿包,中大型的斜背包、後背包,也可以將日用手提式急救箱清空後裝備使用。


一、設定使用的時機
要裝備隨身包之前,首先要先確定你什麼時候會用到。平日獨自攜帶出門的裝備跟連同大型救護包一起使用的裝備也許就會不同,又或者是為了爬山所準備的東西跟運動會所準備的也不太一樣。先想好你的目的,再針對需求來準備會更適合,當然也可以準備成泛用型,一切就看個人的決定。

二、挑選適合的攜行包
針對你的目的,並思考預計裝入的裝備,再來找適合的攜行包。專門設計給救護用的攜行包當然是首選,內部已規劃好空間,但是相對價錢也偏高。如果是使用非制式的攜行包,因為內部通常沒有預化間隔,使用前要先想好如何有效固定各類裝備,避免因行走震動而導致裝備亂成一團。

三、選擇裝入的器材、衛材
在有限的空間要放入最恰當的東西,如何選擇就是學問。我推薦教官教我的思考方式,分別以感控、Airway、Breath、Circulation、Drug、Equipment幾類去列出所有可能會使用到的裝備,再依攜行包大小空間、任務性質,將次要、可替代的物品逐一刪除,最後再微調必要裝備的數量。這樣有系統的選擇,除了不會遺漏必要品之外,也可以避免放入過多不必要的東西而壓縮了其他的空間。

四、將物品擺放在適當的位置
將已經選好的物品放進攜行包,也不是隨便放就好,擺放在適當的位置可以讓你使用上會更為方便,例如感控用的手套口罩就應該放在外面,方便直接取用。一般來說,我會用一個簡單邏輯去構想適合的位置,常用的(ex:紗布)在外,不常用的(ex:三角巾)在內,小型物(ex:紙膠帶)在外,大型物(ex:BVM)在內,緊急用的(ex:血氧機)在外,延遲用的(軟式護木)在內。想像你在現場的情境,模擬取用的順序時機,這樣可以讓你的裝備擺放更加實用。

五、記錄、管理、再思考
把最終的內容物(最好連位置一起)記錄下來,放一張清單在攜行包內,隨時可以確認物品是否短缺。每次任務後,重新檢視物品擺放是否正確,補充不足的耗材;定期檢查耗材是否已經屆期,替換耗損的器材。一段時間後,重新再審視這樣的救護攜行包是否有達到當初訂定的目的,同時根據實務的狀況,再次調整內容物及擺設,讓這個救護隨身包達到最大的效能!


參考範例:

救護腰包(外傷型)
感控 ─ 檢診手套、外科口罩、夾鏈袋
A ─ 無
B ─ 無
C ─ N/S、棉棒、紗布、紙膠帶、三角巾、彈繃
D ─ 無
E ─ 血氧機、腕式血壓針、救護剪刀、瞳孔筆

救護後背包(泛用型)
感控 ─ 檢診手套、外科口罩、夾鏈袋
A ─ 口咽呼吸道、鼻咽呼吸道
B ─ BVM
C ─ N/S、棉棒、紗布、紙膠帶、OPSite、三角巾、彈繃、網繃、酒精棉片、優碘棉片、冰敷袋、暖暖包、退熱貼、飲用水
D ─ 優碘、Neomycin (以上均為非處方用藥,請小心使用)
E ─ 血氧機、血壓針、救護剪刀、瞳孔筆、聽診器、耳溫槍、血糖機(針具請小心使用)、軟式護木、手電筒、備用電池
arrow
arrow

    dennis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